民俗风情
关帝崇拜
东山之关帝崇拜缘何来?东山是个海岛,东山人以海为田。渔民在海上作业,时常遭受飓风海啸的袭击,生命没有保障。俗语云:“走船跑马三分命”,说的就是渔人驾舟猎鱼之根险。 他们之间极需“风雨同舟,生死与共”的义气,合力与大自然抗争。渔人所需这种义气,与关公的“寢则同床、恩若兄弟”、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日死”的忠义思想相吻合。另一方面,东山历史上备受倭寇海盗之侵挠,区区孤岛,孤立无援,必须依赖岛上民众生死与共,自发凝聚抗倭御敌。再则,凡尘俗世之中,难免有许多不平、不顺、烦尤之事,众皆渴望关帝显灵相助。由此种种原因,形成了东山岛“关帝崇拜”的普遍与狂烈。
民俗“道具”八仙桌 多数的东山岛家庭听堂中都摆放着一张古朴雅观的八仙桌。八仙桌是一种高四尺余,边长四点六尺左右的方桌,古称“八仙案”。下安四条腿,多用优质硬木制作,全桌通常坐八人,故名。八仙桌一般用油漆漆得通红,寓意“见红大吉”,有的彩绘精美的吉祥图案。自古以来,举凡除夕围爐、清明祭祖、七夕乞巧、中秋供月、直至婚丧喜爱等隆重礼俗,都离不开八仙桌,使之俨然成为民俗道具。海峡两岸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八仙桌桌名业历的神话传说:相传八仙奉玉帝旨意,前往东海龙王虎赴宴。归途中他们份成凡人,浏览人间胜景,每见名山必歇息從览,可是山上没有现成的桌椅,他们就就地取材,搭石桌,摆石凳。后人仿效做成可供八人坐的木桌,美其名日“八仙桌”。
春节习俗
“扫尘”
“扫尘”即大扫除,对整间厝进行撤底大清扫,以干干净净过个年。这个活动一般在晨历十二初便开始。如果碰上闰月,则十一月便可进行“扫尘”,于晨历十二月廿三日截止,“送神”后就不能“扫尘”了。
“做尾牙”
“做尾牙”就是向厝主神父土地神说明在这一年里是最后一次祭礼,一般在晨历十二月十六日举行。特别是商界对这一天最为注重。故有俗语:“做田的望立夏,做生理的望“尾牙”。
“送神”
晨历十二月廿四日,俗称这一天土地、菩萨要上天向玉皇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。
“接神”
晨历正月初四日,俗称“天神下降”。即玉皇派天神到人间考察土地、菩萨、灶君所汇报情况的真实虚伪。
跳“为囤”、抹“替身”
跳“火囤”的活动是在元宵夜举行。每到是夜,每家每户在门前燃起用旧的竹编器具,形成篝火,大人小孩口念“跨火过,百二岁;跨火囤,年年春。”跳跃而过。热闹非凡。 抹“替身”也是在元宵夜举行,“替身”是用纸张剪成男、女形状的纸人,男女分别把事先准备的的“替身”,抹擦身体各个部位,边抹口中边念念有词:“替身”替人脚手轻,千事万事你担当”。然后把“替身”扔至三岔路口。外出的亲人,在家的人抹其穿过的衣服。以祈全家消灾免难。
民间忌书
渔人之忌
渔家世俗有吃鱼怕“翻”的忌书。吃盘中之鱼从不将鱼整条翻转。因为他们常在海中捕鱼,最担心的就是翻船,由此忌“翻”;渔人忌将碗筷丢下海中,因为随手将饭碗丢进海中,意味着看不起渔家及他们从事的职业;渔人在海上行船或作业,遇漂流尸体,禁忌不予理睬,而要把尸体打捞上岸埋葬,如捕鱼时捞到人或动物的骨头,禁忌丢回大海,而要拾上岸放在“萬福公”;家里死了人,禁忌到别人家里去,也不宜外出探亲;凡参与操办丧事的人,禁忌参加操办喜事;渔船上的渔民如家中有丧事的人上船必须烧“金、香、烛”;妇女上船时,不能从船头坎走过;孕妇不能上船。
赠礼之忌
禁忌以手巾赠人,因为赠送手巾被认为有永别之意;赠礼时,忌用单数,而要取双数,寓成双成对,好事成双之意;忌以粽子送人;忌以雨伞送人,因为东山话“伞”、“散”同音。
言语之忌
“忌言死,而以“百岁”代之;忌讲不吉利的话;婚礼时,忌说“我要回去了”,媒人送礼到女家,被招待后应悄悄溜去,主人也有问“你要回去啦?”。
行为之忌
忌反穿衣服;忌用筷子敲打桌面及碗盘等。宴席时,忌将所有食物吃光。
婚姻之忌
忌生相对冲,五行相克者聊姻;婚礼时,禁忌人们站在门坎上,也禁忌人家将手电筒带入洞房;新娘怀孕后,禁忌在家里移重物器,禁忌在房里钉铁钉,禁忌从秤杆或牛绳上邁过,禁忌摸棺木;禁忌用绳线缠扎物件,禁忌拿剪、针、钻,禁忌看木偶戏。 年节之忌
除夕和大年初一,忌打破家具,忌打井水;正月初三,忌出门做客和接客。 宠物之忌
家中饲养的猫和狗死了,忌乱埋,而要“死猫吊树头,死狗顺水流。” |